当“廉洁”二字落于纸面,便仿佛有一缕清风自字间升起,带着山间青竹的凛冽,带着深谷幽兰的芬芳。它不单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命气象,是人格挺立的基石,是浩然正气在人世间最清澈的映照。
廉洁之形,恰如清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一种身处纷繁而不被沾染的定力,是一种面对诱惑而持守本心的品格。它并非不谙世事的清高,而是在与世界的每一次交手中,依然清晰何为“可取”,何为“不可为”。它是对职责的敬畏,对底线的捍卫,对夜深人静时内心那声坦荡无愧的回响。这份品格,根植于“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清醒克制,成就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淡然风骨。
回溯历史,那些以廉洁立身的身影,总如星闪耀于岁月长河。东汉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金,铸就“四知”佳话,千古流传;北宋包拯铁面无私,家训铿锵,“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其凛然正气穿越时空,至今仍在叩击人心。他们并非不知世故,而是在透彻理解利害得失后,选择了更为珍视的东西——人格的纯粹与灵魂的安宁。这份选择,让个体的生命超越了世俗的计量,获得了不朽的重量。
于个人,廉洁是昂首立于天地间的脊梁。一个廉洁的人,内心澄澈,行事光明,无须编织谎言来掩盖谎言,无须在午夜梦回时惊惧于良知的审判。他收获的,是千金难买的踏实与酣眠,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尊严与从容。这份由内而外的坦荡,构成了一个人最坚实的生命底色。
于社会,廉洁是滋养信任、维系公序的基石。当廉洁成为风尚,人与人之间便少了猜忌的壁垒,多了协作的桥梁;社会运作的成本得以降低,公平与正义的阳光才能普照每一个角落。它如同清流,涤荡尘埃,让文明的肌体保持健康与活力,引领社会走向清朗与和谐。
守廉洁之身,如护心中一盏明灯。需常以信念为油,以规矩为芯,以自律为光。要懂得“慎独”的功夫,在无人注视时,依然能恪守本分,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更要勤于拂拭心镜,抵御“贪欲”的侵蚀,涵养“淡泊”的胸怀,在名利面前保有那一份清醒与从容。
廉洁,是穿越千古的清响,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正气歌。它并非遥不可及的道德神话,而是每一个平凡个体都可以做出的高贵选择。愿我们都能在心中种下一株清廉之莲,让它在我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绽放出最为纯净、恒久的光华。当千万缕微光汇聚,这人间,便是光芒万丈的清明世界。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