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公司检验计量中心坚持以创新为驱动,聚焦生产关键环节,通过技术突破、设备升级、自主校准等举措,成功解决了多项计量技术难题,为产品质量控制、贸易结算及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干燥箱校准,实现从“单点”到“全域”的跨越
面对原燃料水分检测中干燥箱温度分布不均带来的数据可靠性挑战,该单位秉持“精准监测、预防为先”的理念,跳出传统单点校准思维,创新引入温度均匀性自动监测系统,系统构建涵盖中心点偏差、波动度、均匀性等6项参数的全新校准体系。结合干燥箱几何结构与热力学特性,提出“多层立体网格化”布点策略,实现对箱内工作区全域温度的有效覆盖。通过温场数据可视化,实现异常数据实时预警,将质量管控由“事后追溯”转为“过程拦截”,显著提升了水分检测结果的公平性和可靠性,为公司质量管理和贸易结算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
热电偶悬空定位技术,攻克炉膛损伤难题
针对热电偶检定时因与炉壁接触导致的炉膛损伤、温场失真等问题,该单位自主研发热电偶检定辅助装置,通过固定机构与限位机构的协同配合,精准引导热电偶束稳定悬置于炉膛中心轴线上。该装置的应用完全隔绝热电偶与炉膛的接触,使炉内温度均匀性提升30%,且校准误差降低至±0.5℃以内,同时通过减少机械磨损与污染沉积,使检定炉使用寿命大幅延长,年可节约设备维护费用2万元。经实测,炉膛污染率降幅达90%,为高精度校准提供了零干扰的恒温环境。
量传专班自主校准,节约外检费用7万元
该单位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降本增效”原则,针对生产现场热像仪、变压器等关键测量设备校准难、依赖外检、成本高等问题,组建专班攻关小组。通过深入挖掘黑体炉、恒温槽、干井炉等设备的应用潜力,自主研发了热像仪、变压器油温控制器及一体化温度变送器等关键设备的校准方法,并配套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现场量传体系,实现热像仪对设备过热故障的实时精准预警,保障了变压器油温控制器的稳定运行,使关键测量设备与生产工艺需求高度匹配,显著增强了过程控制的可靠性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实施以来,年节约外检费用约7万元,在实现量值传递可靠性的基础上,取得了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