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老家的巷子里有两种槐树,一种树的花可以做成美食,而另一种树的花却能入药,从春日的刺槐飘香到夏日的国槐垂荫,从舌尖上的槐花美食到药罐里的槐米良方,它们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组成部分,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联结。让我们循着槐花的芬芳,触摸那些褶皱深刻的树皮,聆听年轮里回荡的历史回声,感受一棵树那份不言而喻的默契与温情。
记事起,每年春天,家门口的刺槐树上一种沁人心脾的芬芳悄然弥漫在大街小巷。抬眼望去,一串串洁白如玉的槐花挂满枝头,在绿叶的掩映下随风轻舞。刚绽放的槐花清甜可口,摘下来,洗干净,然后拌上面粉,做成好吃的槐花蒸菜,这已是北方人春季餐桌上的期待。奶奶将槐花采摘后或蒸或炒,或做馅或煎饼,创造出一系列令人回味无穷的乡土美食,槐花蒸菜、槐花包子、槐花炒鸡蛋、槐花饺子……每天变着花样,用这些带着花香的菜肴满足我们的味蕾,时至今日也是对这份亲情与美味的双重怀念。
盛夏七月,另一种国槐则悄然绽放出淡黄绿色的小花,因为长得像小米,奶奶管它叫“槐米”。虽不如刺槐花显眼,却也毫不示弱。它是一味传统中药材,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在槐米金黄爬满枝头的季节,村里常出现全家老少齐上阵采摘槐米的热闹场景。“我们爬到树上,或找一根长竹竿,一头绑上铁钩,把树枝拉低,一把一把将槐米撸下来,然后晾晒干后卖给走街串巷收槐米的小贩,就可以换回小人书美美地品读了”。这种季节性劳作不仅创造了经济收益,更承载着我们这一代人童年与故乡的温暖记忆。
现如今,孩子们在槐树下嬉戏,仰头看着“稀稀的叶子,活泼的小鸟”;偶尔被树上掉下的“带丝的小树虫”吓一跳;老人们在槐荫下纳凉闲谈,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这些场景早已不复存在,而娇嫩的槐花形态,勾画出那段日子里少年的纯真与美好。槐花以其洁白芬芳,成为生活中那些朴素而珍贵时刻的最佳见证者与参与者。
从乡村到城市,从实用到审美,从物质到精神,槐树与我们相伴随行的历史仍在继续。每当走过一棵老槐树,触摸它粗糙的树皮,仰望它婆娑的树影,嗅闻它芬芳的花朵,品尝它甜美的花蜜,能感受到一棵树的生命力,也是重温那些岁月。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