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中国工业报》推进系统性变革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09-18 18:43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9月17日上午,《中国工业报》创刊45周年之际,以“自强不息·大道同行”为主题的《中国工业报》推进系统性变革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张超文、中国记协国内部副主任王佳等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作主题介绍。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主流媒体、工业企业的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国工业报》45载深耕工业领域的发展历程,共探工业媒体系统性变革路径,共话工业传播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会议由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周志懿主持。
图为《中国工业报》推进系统性变革研讨会现场
  锚定变革方向,共助工业发展
  熊梦对《中国工业报》创刊45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作为中国工业报社主管单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高度重视媒体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方面的舆论引导和桥梁纽带作用,珍视《中国工业报》多年来在工业领域的责任与担当,希望《中国工业报》以创刊45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内容深度与传播效能,当好“政策宣传员”“行业观察者”“桥梁搭建者”。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继续按照“顺应形势、找准定位、转变职能、创新服务”的工作方针,围绕“新型智库、产业协同、国际合作”的三个战略定位,发挥行业协调、资源整合优势,全力支持中国工业报社的发展,共同推动媒体与工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建设制造强国等贡献更大力量。
  张超文对《中国工业报》45年来的发展成就表示肯定。他指出,系统性变革并非可选项,而是产业媒体提升传播力、引领力与影响力的必答题,需摒弃“修修补补”思维,转向“涅槃式重构”。他强调,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重塑主流价值引导力;必须以技术赋能为驱动,重塑全媒体传播力;必须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重塑组织内生动力;必须以生态协同为路径,重塑产业价值链;必须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依托专业积淀向高价值领域延伸,通过跨界合作拓展功能边界。
  张义豪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工业报》45年来深耕工业领域,始终与中国工业同向同行、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他指出,新形势下,产业媒体功能上要从单一媒体向“信息传播+教育咨询+多元服务”的综合平台转变;属性上要平衡公益与市场,通过多元渠道增强造血功能;组织上要打破部门壁垒,践行扁平化、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内容上要坚守独立性与专业性,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统一;技术上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赋能内容制播、管理等全流程,提升传播力与公信力。
  活动现场,中国记协国内部副主任王佳代表中国记协宣读了祝贺《中国工业报》创刊45周年的贺信。
图为中国工业报社融媒体二期上线仪式。
  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四力”担当
  活动现场举行了中国工业报社融媒体二期上线仪式。中国工业报社党委副书记孙宁松介绍,融媒体二期平台具备四大特征:生产流程智能化,可显著提升内容质量和效益;资源管理协同化,实现全线经济管理和多端一体控制;数据赋能体系化,支持全媒体用数据驱动决策;平台生态开放化,赋能“新闻+数据服务+科技服务+产业服务”战略落地。未来,中国工业报社将以融媒体平台二期上线为契机,推动媒体融合向智能化、生态化、服务化演进,巩固工业领域主流舆论阵地,为新型工业化进程贡献媒体力量。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熊梦、张超文、张义豪、徐金宝共同启动上线程序,标志着中国工业报社媒体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
  徐金宝在以《推进“新闻+服务”转型,促进工业、科技、金融紧密结合》为题的发言中表示,平台化战略是中国工业报社系统性变革的核心。全新上线的客户端“工经智媒”(中国工业报APP),将以视频直播+图文+线下多形式融合的运营举措,探索并基于大数据和用户画像等数智技术,打造生态化媒体平台,成为万千工业企业的“连接器”,目标是融通工业、科技、金融,帮助企业链接上下游,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生态化服务。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报社将深化“数据重塑价值”这一发展路径,加强媒体生态型智库——中工智库建设,完善数智工业研究中心、直播电商中心等多个垂类专家库,进一步探索内容付费、数据服务、企业咨询等业务。
  徐金宝强调,在新时代,《中国工业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不断加强工业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与广大工业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在职工代表发言环节,中国工业报社原总编辑杨青、中国工业报社总编辑助理刘德炳分别作为退休职工代表和在职职工代表进行了发言。
图为“工业媒体如何推进系统性变革”主题研讨。
  共探转型路径,共育工业人才
  在企业代表发言环节,中铝国际党委副书记刘东军以“工业传播对央企品牌的提升价值”为题,阐述了主流媒体在展现国企担当、塑造品牌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刘东军指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老兵”,中铝国际的发展是中国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生动缩影。结合“走出去”实践,刘东军分享感悟:“中国技术”赢得全球认可,既需“硬实力”更需“好故事”。中铝国际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的铝厂,以“中国标准”“中国装备”结合本地化运营融入当地,而媒体传播让这些“有温度的故事”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制造”形象。他强调,技术实力与传播能力结合,是中国技术走出去、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关键。
  正泰集团总裁助理金忠利以正泰集团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中国工业报》与中国企业的“一路同行”。他期待《中国工业报》继续发挥核心主流媒体优势,既做工业故事的“讲述者”,更做产业协同的“链接者”。他表示,正泰集团愿与报社在绿色能源、智能电气等领域深化合作,探索“媒体+企业”共融共生新模式,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献智赋能。
  石家庄工业泵厂党委副书记吴强以“一纸观天下——我与中国工业报的故事”为题,回顾了与报社多年的携手历程。作为国内渣浆泵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石家庄工业泵厂有限公司有着78年机械制造历史,自1989年转型生产渣浆泵以来,凭借36年的深耕细作,在氧化铝和煤炭行业市占率超50%。吴强表示,企业能实现行业领先、长盛不衰,除了全体员工的努力,更离不开《中国工业报》的见证与支持。
  在“工业媒体如何推进系统性变革”主题研讨环节,人民网数据统筹小组副组长郑光魁,金融时报社总编辑徐利,江西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雷晴,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委会成员、四川观察合创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学渊,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社长杨曦沦等业界专家齐聚论道。大家围绕工业媒体“如何做好数据服务、提升经济金融舆论引导力”“媒体融合深化”“传播内容创新”“产业服务延伸”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强化数据赋能”“构建跨界传播矩阵”“生态重构”“媒介科技化、科技媒介化”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为工业媒体转型发展提供了多元思路。
  活动最后,中国工业报社与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举行实习基地共建签约仪式。中国工业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勇军与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院长王擎代表双方签约。此举旨在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为工业传播领域培育专业人才,为报社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中国矿业报社副社长、总编辑沙马建峰,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熊余平,中国有色金属报社副总编辑封云聪,《人民交通》杂志社社长郑德岭及部分曾在中国工业报社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同志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人事部:0913-5182286 党委工作部:0913-5182082 供销中心: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25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