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散文

冬日遐想

2022-12-06 00:00    来源:综合服务公司    作者:张娈

        还沉浸在色彩斑斓的秋韵中,甚至树枝上的红叶还在顽强地对抗着秋风、树上的果实还在传递着秋天收获的讯息。冬天却悄悄地来了。搭乘记忆的列车,那些刻在深处的记忆,那些遥远又深入我骨髓的冬天,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在我的眼前。

        记忆中,冬天的序曲往往从一双棉鞋开始。小时候,每到立冬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就会拿出农闲时做的棉布鞋,让我们姊妹三个试一下,因为里面填满了足够量的棉花,脚伸进去感觉到软绵绵的,唯一不足的就是新棉鞋没有被现在的高科技定型,需要我们用尺子顶着脚后跟,使劲将脚往里面送,或者脚尖对着一面墙使劲踢一踢,直到脚后跟踩到鞋底为止。这个时候,经常会听到隔壁大妈家传来“咚咚咚……”地踢墙声和堂妹因鞋穿不上的哭声,往往踢墙声停止不到几分钟,就会看到两个堂兄领着堂妹穿着崭新的棉鞋、脸上挂着极为满足的表情来我家,没话找话似的提醒我们明天立冬,要记得穿棉鞋。此时母亲总是先假装突然醒悟,感谢他们的提醒之后再夸赞一下他们的棉鞋多么的合脚。第二天上学的路上,穿着暖暖的棉鞋,踩在失去水分的落叶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声响,心里别提多温暖,看到同样穿着新棉鞋的同学们,大家都相互一笑,反正比平时见面时友好、礼貌多了,这应该是穿着新棉鞋的作用吧,至此,一年一度的冬日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记忆中,一张温热的炕是贯穿一个冬天的话题。为了过冬,每家都会将秋收后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晾干,放置在门前或者屋后的空地上,以满足牲畜的加餐口粮和烧炕的需求。每天下午太阳刚一下山,各家的妇女们就开始在自家收麦子的麦场里提回一大笼麦秆,在门前抱上一捆玉米秆,在炕把子(用来将秸秆等燃料往炕洞子里面塞的工具)的帮助下先将玉米秆和玉米芯一点一点地平铺在炕洞子的各个角落,然后再给上面平铺一层麦秆,既要保证所有角落都有秸秆,还要保证所放进去的可燃物稀松,避免浓烟从炕门处冒出,甚至因空气缺少而直接灭火。天快黑的时候,每家炕的烟筒里都会冒出缕缕青烟,构成一幅人间最温暖的烟火图。晚上,一家人坐在温热的炕上看电视,若有邻里来串门,请人家拖鞋坐在炕上,拿出家里刚爆的玉米花,说着、笑着。要是遇到下雪的天气,炕会整天都被烧热,农家人会三三两两挤在一家的热炕上,妇女们相互沟通着流行的布鞋样子,男人们抽着烟,谈论着当年庄稼的收成和孩子们的学习,顺带讲一些邻村最近发生的事。热炕是那个年代渭北平原农家人过冬的主要方式。

        记忆中,冬天的高潮部分往往由一场大雪担任主角。北风吹、雪花飘,一片片的雪花从天而降,漫天飞舞,它们像曼妙的舞者,肆意打破着冬日的安宁。经过一晚上的沉淀,第二天,雪的厚度足以淹没小孩子的棉鞋,那时候很少有人买得起皮鞋,遇见大雪也只能继续穿棉布鞋,上学的时候大家还小心翼翼,一步一个深脚印,生怕雪融化在鞋里,将鞋子染湿,到了学校也会及时将沾染在鞋上的雪跺掉,下午放学的时候,经过一天的脚踏车撵,小路的中间会被弄得平整而坚硬,刚走出校门的孩子们有的相互搀扶着慢慢走、有的在冰上慢慢滑,遇到稍微有点坡度的路段,会来回滑上几次,顽皮的男孩子将书包当滑雪板,坐在书包上顺坡而下……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穿破沉寂的冬日夜空,将孩子们欢乐激动的心情传达到冬日的角角落落。身着冰冷的棉衣摸黑回家,各自在家领教着不一样的家法家规,有挨打挨骂的、有被罚下跪的,还有被家长逼着继续踩着冰块去麦场里装麦秆的,大人们在孩子们面前严肃地绷着脸,但他们相互见了面就笑嘻嘻地吐槽着自家宝贝的“捣蛋劲儿”,一边又准备着给炕洞里加点柴火,暖棉衣、烘棉鞋。我当时也受到了家人的责骂,具体的都忘了,但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到很痛快。

        近几年,农村逐渐用上了天然气、装上了壁挂炉,大多数的80、90后的母亲们大都不会做手工棉鞋,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说我们是赶上了好日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也不需要烧炕,孩子的衣服脏了也不用担心干不了。是呀,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钻进暖气房里,小时候对寒冬的恐惧逐渐烟消云散,只留下那些温暖的记忆。

上一篇: 冬天的味道
下一篇:十二月怀想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2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